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玄法变 > 第三卷 146回 封神客齐至西歧 天道遂战乱终起

第三卷 146回 封神客齐至西歧 天道遂战乱终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文王姬昌原本尚希望申公豹能在实践中,渐渐领悟进步,继而有所成就。可惜申公豹自信满满,还道是自己初来,倘未取得姬昌的信任。即使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经让姬昌大为动心,姬昌亦须顾惜旧人,不愿令姜尚寒心;这才没有让自己一步登天,拜为丞相。

姜尚下山之时。曾得恩师嘱咐:自身须得身藏不露。不使自身底牌尽出。尤其曾重点提到。若是阐教有人来。只管让其三分。不必与其相争。徒劳无益。因此。自申公豹参议政事以来。姜尚多有忍让;申公豹自觉初来乍到。亦不愿过分。以免引起西周君臣反感。然而姜尚地态度在申公豹看来。无疑是姜尚自认不如。主动让贤。这一切也自尽入姬昌眼中。他却已知。姜尚才华胜过那申公豹太多。只是不愿争。不屑争!

一日。申公豹忽见一份边报:“有崇侯虎蛊惑圣聪。广兴土木。陷害大臣。荼毒百姓;潜通费、尤。内外交结。把持朝政。朋比为奸。肆行不道。钳制谏官。”为求引得姬昌高看。心中遂生出一计。乃与姬言道:“殿下贵为文王亲子。又逢长兄修真求道。他日少不得继承西歧大位。奈何殿下如今却须听命于那姜尚。尽管姜尚如今官至丞相。位高权重。一时无两。然则到底君臣有别。姜尚却有喧宾夺主之嫌。若是殿下不早作打算。即使将来继承大统。面对姜尚之时。难免会自觉矮了一分。”

“申道长之言。深得吾心。”姬感叹一声。隐有忧色。随即又道:“奈何父王对姜尚信任有佳。将军政大权尽托其手。而那姜尚又确有贤能。本殿下即使有心。却也无处下手。”申公豹含笑道:“殿下所缺者。无非是一个建功力业地机会罢了。而今正有大好机缘。今有那北伯侯崇侯虎不仁不义。治下民不聊生。殿下大可向文王请令兴兵。讨伐祟侯虎。救万民于水火。料想以文王仁义。怎会拒绝?待殿下领兵在外。无有姜尚制肘。自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岂不美哉?料那祟侯虎区区蚍蜉之患。何足道哉!”

姬大喜。乃向文王姬昌请令。姬昌却是犹豫不绝。说道:“我儿之言虽是言之成理。奈何孤与崇侯虎一般爵位。岂有擅自征伐之理?”姬答道:“父王曾受天子白旄黄钺。得专征伐。原为禁暴除奸。似祟侯虎这等权奸蛊国。内外成党。残虐民生。屠戮忠贤地奸险小人;但凡稍有良知。即不能坐视。何况父王素来推崇尧舜之道。自该仁政之心。救民于水火。”

且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之圣人元始天尊,前者因门下弟子轻犯红尘,遂起嗔怒,与胡卢等斗法东海,大起纷争,后被道祖鸿钧斥责,故此闭宫至今已近七载。/WWW、QΒ5。coМ/因有道祖出面,恩怨虽了,天尊自觉颜面尽失,心中终是难平,暗自决意借封神之便,为本教己身正顺应天道正统之名;这七年来,天尊夜观星象,日查大势,潜心推算天下大势,时时谋划计算,刻刻不敢轻慢。这一日,天尊忽查知有镇元大仙门下姜尚已入主西歧,辅佐那应运而生之真主,寻思:“贫道岂能甘落人后?次次皆落于那人之后!”遂命白鹤童子:“请你师叔申公豹来。”

白鹤童子往桃园中请申公豹,口称:“师叔,老爷有请。”

那申公豹便是元始天尊以**推算出的代天封神之人,其人之命数大是有异,数十年前元始天尊遣十二金仙之的广成子下得昆仑山,引其入自己门墙,这数十年间悉心栽培,那申公豹不独天资聪颖,资质过人,后天也是勤奋,除潜心修习玉清道法,证得天仙道果之外,与兵书战阵之学尤有独到之处,当真是一流人物。

那申公豹闻传,急忙至宝殿座前,施大礼说道:“弟子申公豹拜见师尊。”元始天尊问道:“你研习兵书战策,文治韬略,可有所成?”申公豹自信满满,答道:“尽在胸中,已有成竹。”元始天尊轻轻一叹,说道:“你机缘稍逊半分,仙道之途乃有一劫,可先受那人间富贵,待劫数削却可再上昆仑,成就道果:如今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的劫数因此而来,也须由此而消。此处已非你久居之地。即刻下山扶助明主,拜将入相,他日功成身退,功德无量,自证果位。”

申公豹领命叩拜退去,辞别山中众位师兄弟。出昆仑山,自往西歧而来。待到西歧,见城内城外万民安康,一派富足兴盛之像,果然是龙兴之地;申公貌暗自点头,不觉与自己所学一一印证。略一探听,申公豹方知西周之相亦是一位道者,似是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门下;又闻西伯侯嫡系长子伯邑考已拜入镇元大仙门下,与那姜尚师兄弟相称。申公豹心中不由为难起来。寻思:“不意却被同道捷足先登,唯今之计只能从文王姬昌二子身上入手;若能成功助其上位,方显贫道之能。不负师门所传。”

主意即定,申公豹乃施法术,托梦于那姬,并在城外东南方向溪边相候,设下层层阻碍,以验姬心性,顺便拔高自己的身份。待双方见面,姬见申公豹果然才华横溢,并不在姜尚之下。大是“郎情妾意”,情投意合,自然相谈甚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随后,姬以师礼礼让那申公豹,二人偕行来见文王姬昌,又是一番深谈。

姬昌此刻已知申公豹乃是入红尘历练而来,非是欲收姬入门墙去求那仙道,心中平静下来。不知悲喜。据实而言,申公豹经过特意的研习准备,显露出来的见识委实不凡,是个大贤的好胚子。然而姬昌却非姬可比,姬到底年轻,识见尚浅,在姬昌看来,那申公豹也仅仅是个好胚子,多有浮夸之言。不切实际。尚须进一步磨练,方能大用。而姜尚早已臻至反瑕归真之至境,岂是区区申公豹可以比得的。

要知当世文治武功之道,多是出自胡卢一脉;旁人即使偶有所成,甚至颇有成就者,亦不过是经验之谈,难成体系,怎能与集文祖仓颉、兵祖伯鉴以及胡卢门下其他人等之大成者相比?姜尚前世虽为妖身,根基较浅,但一众师兄弟熏陶,气候早成,又于地府任阎君五百年,根基之浑厚并世无二,只是秉胡卢指点,处处身藏不露,为人内敛,如果不是目光老到如姬昌之辈,却当真是难以察觉。

反观那申公豹,由于阐教诸修尽借自居自份,又和胡卢一脉关系素来不睦,申公豹所研习的兵书战策、文治韬略,多是来自道听途说,岂能尽知文治武功、兵书战阵之道的奥妙之处?因此,申公豹的就学条件,也远不如姜尚来地广博、系统。再加上申公豹此次约见姬,乃是临时抱“佛脚”,即使天赋惊人,甚至不在姜尚之下,然而初来乍到的他,在未曾经过具体实践的情况下,又如何能与有多年从政经验的姜尚相比?

是以,尽管申公豹极力表现,然而留给姬昌的印象,却并不如他预想中的那般好,更称不上完美。不过,姬昌也爱惜申公豹地潜力,亦不愿当场落了阐教圣人门下申公豹的面子,伤了“年轻人”的心情,于是好言抚慰一番,拜申公豹为大夫,协助姜尚治理西歧,但心中对这两位圣人门下的评价却是差天共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