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英雄 > 第394章 逆流而上

第394章 逆流而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如果我军在攻城的时候遇到敌军的大股骑兵集团---虽然同样是没有致命威胁,但总比攻城的时候多歼灭一些敌人麻烦的多。拥有不少炮火和精战枪械的我军并不畏惧攻坚。”宋子悦说道。独立近卫营及近卫旅各营营长大多也是类似的看法。

近卫部队主力渡过汉水抵达左岸之后,张海就命令队伍放慢了北进的速度。

新朝三年旧历四月十五左右的时候,沿着水路在岸上行进的的近卫部队大军抵达了距离襄阳大概二十里左右的距离内。

在这个距离上,队伍站在高处以望远镜观察的了望员已经能够看到襄阳城头,不过负责前锋警戒的亲卫连战士也已经在隐蔽之中看到了游动中的敌侦骑。

张海等人所率领的队伍似乎根本没有多少骑兵,那些辽东的骑兵先锋们就大胆的逼近到距离近卫部队大部队一里左右的地方游动侦察着。即便面对床弩的集群射击,通常在这个距离上游动的骑兵往往也是安全的。

不过洞庭一带的残敌没有想到张海率领的新军主力旅队伍对他们根本不屑一顾,攻占武昌之后只让公安军野战步兵旅及各独立营继续逆江展开进军。主力自武昌出发沿汉水逆江而上直攻襄阳。

同对新军主力部队多有所顾及的关内绝大部分残明力量不同,通过京师一带的交战关宁军虽然也开始对张海等人的武装力量刮目相看,却也不认为那是什么在野战中绝不可敌的力量。毕竟在关宁军从残明那里的情报中得知,即便是在今天,张海等人所拥有的全部堪战主力也不过是六到八个主力旅三四万人而已。整个关宁军加上山西尤世兄弟等人的队伍都已经有二十万左右实打实的人马了。在进攻中,说不定仅仅是各总兵各营家丁的兵力就超过进攻之敌了。

此时赵率教,满桂等人所率领六个骑兵营近三万左右的骑兵先锋在攻占了固定始后已经扫荡了整个河南南部并向西占领了军事重镇南阳,由南阳向南顺流而下就可以直接增援襄阳。

过了河南南部的平原再向南行进似乎更有利于行船而不是骑马,但辽东军队的主力还是更习惯于骑马。就算在并不利于骑兵的山林地带,马也可以节省人的体力,必要时可以下马作战。更重要的,马肉还可以做为军粮或者在逃跑的时候提供关键性的帮助。如果在船上,虽说防御上显得坚固,却没有这些便利了。

尽管是夏季,但梅雨季节渐渐过去又濒临北方的情况下雨水与河水都逐渐变少,张海亲自率领近卫部队所乘的船队在抵达宜城的时候一些大船上的船员就报告说河水很浅了。而且越向上游行军水流也就越急,虽然人力螺旋桨在比较急的河水中还是能够提供不俗的航速,不过因为深入敌区,张海还是下令船上的队伍靠岸展开行军以减轻负担。船支仅仅做为后勤和必要时撤退的工具。

见到不过一百多名全身披挂的步兵分成十多个班散布到方圆百步左右主阵的四周,那些辽东骑兵不由的感觉这些张贼这些所谓的精锐名不副实。没有骑兵,就在五百精骑之下把一百多名步兵分成十股散布到距离主阵百步以外的距离上,那些步兵小群似乎还以散阵应敌?这不是送肉上门是什么?

想到这里负责轮流指挥的辽东参将不由的有些兴奋,迅速的命令五百精骑集结起来,以百骑密集的展开百步左右的进攻正面,分为五排向其中外围的一个散兵小群展开了密集的冲击。

队伍还没有抵达襄阳的时候,公安军中负责远方战役侦察的战士就传来了来自北面的警讯,北方至少五六个满编营的骑兵集团开始在北面的新野方向上渡河了,那是辽东集团南下的先锋。

孙承宗等人并没有想到张海等人率领的主力部队会这么快就从南京逆流而上,很短的时间内就击败湖广在长江一带的主力并直下武昌等重镇并且率军北上。而张海所率领的近卫部队中的不少人却跃跃欲试了。队伍在完成了燧发排枪火力的还装后一直在水上打“窝囊仗”似乎还在大规模的野战中展示过火力。

“大家说说看,我们要不要全速前进抢在敌人的前面拿下襄阳?”张海向亲卫连及近卫部队各营营长问道

按照传统的兵理和军事原则,部队当然要抢先拿下守备并不算强的襄阳,因为如果那样南下的辽东军就没有了储备了不少粮食的坚城做为依托,也为之后的进攻避免了麻烦。

不过这个理论却是建立在攻城要比野战更为困难的传统认知条件下的,而对于齐装满员的张海带来的近卫部队来说,以敌我双方的战力及火器差距就不存在什么“坚城”,即便对手兵力防御充沛而密集也无需花费多少代价,那敌军如果退守城池反而是为围歼战提供了方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