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秦吏 > 第675章 按图索骥

第675章 按图索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论如何,中国的形象在大夏人眼中,恰如其丝绸一样,轻盈、神秘、高贵。

对他们来说,遥远的东方是一个梦,这里晴空万里,皓月朗朗,如梦如幻,仙境一般,恰似雾里之花。

而现在,随着西域打通,迷雾消散,双方才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不过话说回来,大夏对秦了解泛善可陈,秦人对大夏,其实也知之不详……

一回到咸阳,以“防疫”为名,将大夏使节团关进驿站里,乌氏延就忙不迭地,与大秦九卿之一的典客,也就是昔日北地郡守,如今的建成侯赵亥通气。

而对于丝绸到底是怎么来的,大夏人也当着乌氏延的面,进行了一次剧烈的争吵。

有人侃侃而谈:“赛里斯人所用织绸缎之丝,来自一种名为塞儿的小虫。此虫的大小约两倍于甲虫,吐丝时如树下结网的蜘蛛。蜘蛛八足,该虫也有八足。赛里斯人于冬夏两季建房舍蓄养该虫,并用该虫所吐细丝缠绕其足。先以稷养四年,至第五年改用青芦饲养。青芦为此虫最爱,虫因食之过量,血多身裂而死,体内即为丝。”

但有人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更加离奇的想象:“应是林中有羊,有人勤加灌溉,梳理出之,成精细丝线,半似羊毛纤维,半似粘质之丝。”

此人在途径陇西,看到秦女纷纷织羊毛衣,更坚信不疑、

乌氏延越听越好笑,直到一个整日手持芦苇笔,在皮革上写写画画的文质学者说道:“不必争了,亚氏曾说过,丝织品,是由一种头上有角的大蛆所产之茧织成!”

将他如何去到大夏,与大夏人谈了什么,一一道明。

乌氏延依然笑容满面,转过身却有些惊讶,那个叫“亚氏”的贤人也太厉害了吧,说的竟八九不离十,居然还能笃定,这种“蛆”形变先为幼虫,次为蛹,然后出蛾,,一整合过程要用六个月的时间!

但其余大夏人皆笑之,认为这不可能。

为了保护商业秘密,保持大秦的贸易顺差,乌氏延加强了管控,杜绝使团与任何人接触,导致机密失泄。

就让他们继续保持一无所知吧,想象越离奇,对这种名贵布料的渴求也越旺盛!

……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