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229章 “通岐门”

五代十国往事 第229章 “通岐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刘扞,资历比王重师老,朱温初镇汴时就在麾下效命而他的成名则比王重师稍晚,北伐时才出道。而且刘扞的出道比较特殊,并不是一刀一枪浴血奋战,而是深入虎穴,“单刀赴会”。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前文详述过,朱温北伐镇、定,战略目的是威慑河朔,使河朔诸镇臣服于汴州势力,而不是真的要吞并他们,所以最希望出现的结果就是在汴州势力的恩威并济下,河朔诸镇能够像魏博罗弘信一样,心甘情愿臣服于汴州。

于是,“单刀英雄”刘扞应运而生。

当时,镇州成德军王镕对朱温的动机持严重怀疑态度,故而严阵以待。为了表示和解的诚意,为了展示我军强大的自信,刘扞单人独骑,驰入镇州城,当面向王镕宣讲朱温的政策。

王重师赴镇大安府还不到三年,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物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的。在“潞州之战”时,朱温征调粮草辎重,王重师未能及时如数地供应,公正地说,王重师确实有他的苦衷。

然而朱温却对此相当恼怒,认为是王重师居功自傲,无视自己的威严。这是所有团队领袖对“从龙功臣”、“元老勋旧”的偏见。

此时,又有一件事刺痛了朱温,撩拨了他那根对“元老功臣”的敏感神经:王重师擅自发兵。

也许是为了配合刘知俊的作战,也许是想趁关西集团溃败时捡便宜,也许是遭受了关西集团的袭击而进行反击自卫……这个原因已经成为永远不可能解开的历史悬案,我们也无法考证,总之,王重师未经组织批准,擅自出兵深入凤翔、邠州等关西腹地,执行军事行动,并大败而回。

无论王重师出于何种考量、何种动机,他都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擅自兴兵。虽然他身为藩镇佑国军节度使、贵为宰相同平章事,但他仍然是朱温的马仔,他的一切行动必须遵循“早请示、勤汇报”的原则,要让老板朱温掌握自己的一举一动,了解自己的一言一行。

刘扞有勇有谋,文武双全,不仅有孤身探虎穴的勇气,更有口吐莲花的绝佳口才。于是,王镕这才答应放弃了抵抗,臣服于朱温。

擅自兴兵,想在关西战场上捡鱼,难道是想学淮南的田頵吗?

朱温对此相当不满,于是命王重师来中央述职,同时调派亲信刘扞当佑国军留后,暂时接管王重师的工作。

这是朱温的一大失误,自认为是很聪明的政治手段,却弄巧成拙。王重师与刘扞,是朱珍与李唐宾的翻版。

史书上同样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说刘扞进谗言,陷害王重师,却没说二人之间究竟有何矛盾,刘扞为何要陷害王重师。不过并不妨碍我们的逻辑推理:

首先来看二人的行动轨迹,王重师成名于濮州之战,“其后北伐幽、沧、镇、定,屡与晋军接战,颇得士心,故多胜捷”,即归顺于“收菜”,出道于东征,扬名于北伐。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