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明破晓 > 第626章 竞选(六)

第626章 竞选(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农民获得了几年前3倍的收益,配合了统购统销的政策,农村的购买力快速提升,以前供销社销售的最多的就是食盐、布匹。现在北方平原地区家家户户留出了购买来年化肥的钱后,都会分期购买自行车与三轮车。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企业纷纷扩产,大量新企业出现,直接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外流。

从道理上讲,这是非常好的发展。不过甘蔗哪有两头甜,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也改变了农业生产模式。长江以北地区的“麦客”数量暴增,劳动力的大量流动直接制造出了大量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治安问题与经济纠纷。

就在8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优势就在于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人担保,发生了什么事情后不至于完全找不到有关的人。现在的麦客团体已经开始随着粮食成熟线移动,这些人都是壮劳力,出现在陌生的地方。每一个县每年不出点命案,县长和县委书记都会在夏收夏种结束后大大表彰基层工作人员。

现阶段吴有平最大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些事情上,洛克菲勒这么一个美国财团的商业要求与整个中国的农业治安问题一比,完全算不上事儿。根本不用惊扰到吴有平。

但李成钢还是去见了吴有平。被请进办公室后,就见刚视察回来的吴有平晒得黑黑的,还瘦了不少。两人面对面坐下,李成钢的注意到吴有平的手上包了纱布,明显是受伤了。

此时美国大亨洛克菲勒的看法与中国外交官不同,洛克菲勒财团一直在研究罗斯福的政策,财团聘请的专家认为,如果罗斯福兑现了他的竞选纲领,对洛克菲勒财团并不有利。

现在洛克菲勒财团已经联络了一批美国大企业投资西海岸,胡佛总统签署了行政命令后,中国得到了10亿美元的信用贷款,用于购买美国商品。中国并没有购买美国的农产品,更没有购买消费品,这笔钱都用在购买工业品与专利上。洛克菲勒财团为首的美国大企业向中国出售的机械设备直接在西海岸装船运往中国。

洛克菲勒财团聘请的专家们担心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会要求中国从美国其他地区购买产品。虽然这种做法很可能违背了美国的传统,但是罗斯福本人要建立工会,让工人与资本家进行谈判,这样的做法本就违背了美国的传统。

虽然有这样极端的预测,洛克菲勒也无可奈何。他只能选择尽可能先把订单签署下来,罗斯福想来也不至于要求中国方面撤销订单。在罗斯福当政前,请中国政府先把那10亿美元的授信花光,是对洛克菲勒最有利的做法。

这个请求被中国商务部直接拒绝了。李成钢不太理解洛克菲勒为什么这么激动,也没有兴趣打听清楚,他直接让部下告诉洛克菲勒公司在华的商务代表处,“中国政府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口美国的商品,并不会突然改变计划。”

吴有平看到李成钢这反应,笑道:“我已经不行了,办公室坐的太多,割麦子还伤了手。”

李成钢还考虑过要不要向吴有平报告此事,最后决定不去打扰吴有平总理。全面引进了合成氨与内燃机的四年后,中国经济内部爆发了巨大的变化。按照全国五年计划的预测,早期的土改,兴修水利后释放出来的生产力本该消耗殆尽,进入一个平缓期。没想到随着合成氨、良种、化肥、密植技术的推广,让农业产能再上一个台阶。

首发&:塔>-读小说

为了让自己能够理解农业的变化,最近两年里,李成钢都要到农村去视察一下,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密植技术。尤其是在北方,每一亩地里种植的粮食植株密度提升了最少50%。李成钢见过以前的农田,粮食种植得相当稀疏。现在的农田密密麻麻都是整齐的植株,收获的时候那些成熟的作物完全遮掩了地面。

农民最初不敢种植的这么密,尤其是那些庄稼把式们更是反对。他们祖祖辈辈积累的经验告诉这些老农,土地的肥力与水源都是有限的。即便没有干旱与虫害,这么种地的话,明年土地上的庄稼必然长得非常糟糕。一旦爆发旱灾与虫灾,对于粮食的打击是致命的。

然而早几年的水利建设,氮磷钾的化肥以及农药的普及,内燃机抽水泵投入农村,北方的农民虽然每年都很担心,但是每年都能两季丰收。现在每一亩土地两季下来,普遍能打600斤粮食。就在8年前的1924年,北方一年的粮食亩产也就200斤。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