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赤旗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如鱼之得水也(二)

第一百一十二章 如鱼之得水也(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然,这倒不是益民乡的蔷夫胆敢欺瞒县令。

上计制度的程序是,先以县为单位,於每年8月统计本县此前1年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等各项,报於郡府,再由郡府核实、将本郡各县之计簿合并计算完成后,以郡为单位,报上朝廷,——乡也没有资格独自进行统计。

实正是那位逃走的海西县令在去年向郡府上计时,害怕自己在郡中的考核中名次靠后,主动暗示钱均等门下亲近吏们帮他造假的。

投机钻营,弄虚作假,这类的人,古今皆有,中外无别,这些且亦不必多说。

唯是弄了虚,作了假,地方官的荣华富贵是保住了,最终吃苦的仍还是底层的百姓!

海西县城距离海滨不到5十里地。

控制着行军的速度,行了1天的军,入夜后,离城约有2十多里,再前行十几里地,便是曹幹选定的他们的目的地了,——海西十4个乡,不算邻城不远的4个大乡,其余十个小乡,位处县东的共有两个,1个靠北,与朐县的伊卢乡接壤,另1个即是曹幹选定的这个目的地。

此乡名叫益民乡,下辖5个里。

依县寺户籍册去年案比人口时的最新记录,该乡计总共有民户近4百,口近两千。不过县寺户籍册上的此个户、口记录,虽是去年的最新记录,与益民乡的真实户口情况相比,却还是有出入的,出入还不小。益民乡真正的户、口,现在其实不过户3百上下,口千余而已。

之所以会出现真实人口和县寺户籍册上人口不合的状况,原因也很简单。

虚构多出来的民口,地方官、吏知道是假的,朝廷可是不管真假,既然报到朝廷来了,地方就要按这个户口数目给朝廷缴税、服役。

田税什么的不说,只人头税、按丁和按户征收的固定税目,便计有算赋、口钱、更赋、訾算多种。

算赋如前文所述,年十5以上的成年人,每年每人要交1百2十钱的算赋,没结婚的女性倍算;口钱是年7岁到年十4岁的男、女孩童,每年每人要交2十3钱。算赋的用途多与军役、军需有关。口钱原是缴2十钱,“以食天子”,供天子用的,前汉武帝时多加了3钱,“以补车骑马”,乃为算赋的补充,这多加出的3钱亦是供为军用。

更赋是代役钱。前汉之徭役分为内徭、外徭两种,每年服役1月,此是内徭;成年壮丁,每年须当戍边3日,这是外徭。“天下人皆直戍边3日”,这怎么可能做到?内地的百姓每年跑到边地,只为服3日役?明显是不现实的。朝廷的这个规定无非是巧令名目,为了敛财罢了,遂有了更赋,用钱代此每年戍边3日的外徭。成年男丁,每年每人要缴3百钱的更赋。

治内户口的增、减,是朝廷评核当地长吏治绩的1个重要项目。於任期之期间,若是治下百姓的户口得到了增加,就会被评为优等,得到朝廷的褒奖,有利於升迁,反之则会得到惩罚。

因此自前汉以来,郡县长吏就不缺有在治内百姓人口之增减方面造假者。

有的造假,是为得到朝廷的褒奖,是为了升迁。汉宣帝时,有个叫王成的官吏,曾出任胶东相,政绩显著,据说有8万余流民附之,亦即他给胶东国多增了8万多人口,宣帝以是拜他为关内侯,秩中2千石,却在王成死后,人们发现他实际上是虚报了增加的人口。

有的造假,是担心朝廷的惩罚,是为了保住仕途。这种造假,越是在天灾人祸、战乱时期,越是多。天灾人祸、战乱必会导致治内民口的减少,而民口1旦减少,朝廷的惩罚就会降临,重则丢官,为不使自己受到朝廷的惩罚,对於不诚实的官吏,造假,便成了唯1的选择。亦是因了此故,乃至郡县长吏在任命上计吏,也就是负责向郡中、朝廷上报本县、本郡上1年各方面的政绩情况的吏员时,往往会倾向於选用“便巧吏书,习於计簿,能欺上府者”为之。

益民乡的真实户口情况,所以与县寺户籍册上所记不同,即是属於后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