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靖明 > 靖明 第404节

靖明 第404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孚敬、严嵩这批人,是在这些新格局、新规矩底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实力和利益,将与之一同成长。

朱厚熜对老臣的信重和宽容,固然是出于他的胸襟,但又何尝不是出于治理需要,暂时需要倚重他们?

而这一点,在张孚敬、严嵩这一批人再占据高位十多年后会更明显。一个人治理不了庞大的帝国,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尤其是如今朱厚熜在放权,焉知多年后不会发展为皇帝从制度上就受制于臣?焉能保证不会出现某个人不能替代、不能办、办了就是砸朱厚熜自己造起来的新法锅的程度?

就好比这一次,企业里勋臣贪财一事,朱厚熜能够随意颠覆吗?敲打罢了。

这还只是开始。

但他杨廷和的恩荣已经很高,杨家也仍旧被皇帝委以重任。

杨慎,升任户部尚书。杨廷仪,领工部尚书衔总督辽东。

叔侄两尚书,杨廷和致仕得很安心。

“陛下,今后边事更多,靖安侯也已年迈,该立太子了。”杨廷和说出了致仕前的最后一个建议。

第352章 老臣,新臣;皇权,相权

朱厚熜设了国务殿和总理国务大臣、处处把国强调在君之前,这三年身处南京的杨廷和想了很多。

如今,他借立太子一事点了出来。

为什么把立太子和孙交老了这两件事一起提出来?那就是监国的问题。

你是个喜欢御驾亲征的主,如今国策会议又在商议复套,只怕将来就会又来一回。

再有御驾亲征,等孙交也挂了,谁还能再有那个合适的身份来坐镇京城?之前孙交也只是通过列席国策会议、与崔元等人一起来把控京城安危,但臣子在什么样的位置,就会思考什么样的问题。

这句话的逻辑,是需要好好琢磨的。

朱厚熜听懂了他的意思。

大明新一代的重臣走向前台,他们许多人虽然是朱厚熜一手提拔上来的,但反而不比杨廷和这批人更好控制住。

杨廷和这些老臣,地位本身已经足够高,朝堂中的派系脉络和立场、政见都很清晰了。朱厚熜是在打破旧有格局的情况下恩威并施,信重了他们的同时又给了他们身后名,还有让他们作为最初一批参与新格局、新规矩制定带来的利益。

但新臣不好控制的原因无他,朱厚熜破旧格局、旧规矩更容易,破自己定下的新格局、新规矩容易吗?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