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测字天师 > 第二百八十七章 脱光蹲下

第二百八十七章 脱光蹲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群臣大喜,不当就不当,反正我们不去。

朱棣沉思一会儿,又一拍桌子,这官是你们想当就当,不想当就不当的吗?

拿朝廷的官职当什么了?当马桶吗?你们是看不起朝廷,还是看不起我?你们是想造反吗?

群臣欲哭无泪,可惜当年他们还不认识萧风,否则一定会说:万岁,你说话咋和萧风这么像呢?

然后群臣被朱棣半绑架到了燕京,从此远离故土。不但官员,就连当时在南方的一些豪商巨贾,也被朱棣一起带到了燕京。

第一种:徽州自古爱吃鳜鱼,当年某徽商坐船回家探亲,因为路远天热,携带的桂鱼臭了,妻子舍不得丢弃,用浓油赤酱处理了一下,没想到味道竟然好极了。

人们纷纷仿效,就成了徽州招牌菜。后来臭鳜鱼居然比新鲜鳜鱼卖得还贵,导致人们捕到鳜鱼非要腌臭了才吃。

第二种:徽商远行时习惯走水路,一路上会打鱼为食,打上来的鳜鱼吃不完,就用盐腌起来。腌完的鳜鱼有一股臭味,但是洗净后重油重酱做出来,居然臭味变鲜味,美味无比,就成了徽菜的代表菜。

但其实第三种说法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却可能是最符合实际的。

原本明朝的首都是在南京的,但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登基之后,为了稳固朝政,立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豪言壮语。

朱棣还是很明白的,燕京的经济基础比较差,要成为京城,那必须得发展经济,繁荣起来。这些生意人是宝贵的经济资源。

南方的官员和商人们到了北方,首先思念的就是家乡的味道。于是他们就花大价钱让人往京城运南方的食材,鳜鱼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可惜当时的冷链技术实在是太差劲了,大部分鳜鱼运到京城就变味了。思乡心切的南方同胞们,不愿放弃这来之不易的家乡味道,含泪料理,然后一吃……

从此臭鳜鱼名扬天下,所以如今的徽菜厨子们实在应该给朱棣多烧点香的。

朱棣的心态人们无从揣测,但有一点,南京是朱元璋的地盘,朱元璋是传位给了朱允炆的,所以南京里的官员和附近的军队,没准对朱允炆还并没有彻底放弃。

何况朱允炆生死不知,万一哪天冒出来,像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冒出来一样,到时自己会不会瞬间就陷入重围啊!

所以朱棣决定迁都,把首都迁到自己的老地盘燕京去,那里更安全。

那些大臣们不干啊,我们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南方多好啊,北方都是穷鬼,苦寒之地,我们不去!

朱棣一拍桌子,不去可以,别当官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