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再起 > 第一百二十二章 雾尽花开(完)

第一百二十二章 雾尽花开(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气氛,一如早前的几次那般其乐融融,周培公由于早年是做小吏的,八股文和吟诗作对的能耐比不得旁人,每次都是提前准备,到时应个场罢了。倒是他们这边,有了胡全才的激励,确是出了两首不错的诗赋,已经传到了黄志遴的那边,其中的一首更是直接交给了城里的名妓弹唱,狠狠的出了一把脸。

周培公坐在其间,恭维自然是少不了的。只是落座之后,不比旁人扔在沉迷于诗词歌赋之中,他却支着一双耳朵,依稀的听到不远的两个儒生似乎在小声聊着什么,直到依稀听到了陈凯的名讳,他便更是全神贯注了起来。

陈凯是何等人也,周培公当然知道,更知道这个幕僚出身的家伙现在已经成长为了连洪承畴都不得不小心应对的大敌。此间,周培公闭上眼睛,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了分辨声音的上,那些对话便在隐隐约约的呈现于脑海之中。

“那个广东咨议局,据说现在已经开始办公了,占了原本的靖南王府,比巡抚衙门还大呢……”

“……听说陈凯这次是复古改制,认为这样更加附和三代之治的精神理念。”

既然是照例听从安排,周培公理所当然的随着众人一起赶赴长沙。郧阳乃是湖广最北部的一个府,而那长沙府则位于洞庭湖以南。两地相距甚远,所幸湖广水网纵横,长江、汉江、湘江、洞庭湖以及那些支流将整个湖广都串联在了一起。洪承畴到任以来,长沙幕府在水运交通上亦是下了大功夫的,因为他们深知只有交通便利才能尽可能快的向各个要点投送部队,而时间则更是直接决定了生死存亡。

于他们而言,诗会是西南经略衙门组织的,胡全才干脆就直接调了官船送他们过去,等到诗会结束了再接他们回来。这么一路上游览湖光山色,亦是一件快事,唯独需要花费些心思的就是做一些能拿得出手的诗赋出来,要给胡全才“争光添彩”才是呢。

他们就这么一路而行,长沙那边,准备工作却是驾轻就熟的,因为不光是洪承畴,整个长沙幕府的外放官员们似乎都对组织诗会有着独特的爱好。不光是覆盖面广,而且诗会的次数也很频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组织一次。

一路乘船来到长沙,诗会此一遭是在城外举行,亦有踏春之意。周培公跟着一众相熟的儒生步入其间,其中带头那人是个好交际的,认识的自然是要上去打个招呼,就算是没有交集的,只要是从旁人那里获知了身份也要过去攀谈一二。一回生,二回熟嘛。

“前分守永州道邓州彭而述、攸县举人刘自烨、善化贡生周应遇、湘阴罗君聘、四川垫江诸生王钟……除了这些新面孔,那些老人儿有不少也在,不在此间的大多也是外放出去做官,或是在外做事呢。这长沙幕府,真是一天比一天壮大啊。”

“什么三代之治,还不是他编出来的。不过,管他是什么,我倒是觉得这样做对咱们是有好处的。”

赞画军务的功赏,还有诗会,洪承畴报的什么心思,其实周培公也早就看出门道来了。说到底,还是要彰显清廷正统王朝的地位,向湖广的儒家士人阶级表明长沙幕府才是他们的同类,借此来孤立明军,使明军得到的支持减少。

周培公说不出什么阶级论对抗民族主义的话来,估摸着洪承畴也未必有心思总结这个劳什子。但是,道理是相同的,而且就着每一次的诗会,就着每一次的功赏,越来越多的湖广士大夫开始转而投效清廷,即便是没有这么做的,仍旧在家乡做着遗民的,对清廷的反感度也在下降,对于抗清运动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减小。

说起来,他不是没想过投身其间的事情,只可惜是苦无门路,外加上他也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才具能够得洪承畴这样的人物青眼。

不过,周培公却也不急,于他看来,现如今战事还是处于对峙阶段,明清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哪怕是那边的那个陈凯乍看上去气势汹汹的,但是这一次也在洪承畴面前也只是一换一的结果。他还年轻,还有的是时间来学习,未必没有机会的。

诗会如期举行,洪承畴、黄志遴等一批高官亲临,与会的儒生们亦是抖擞精神。一首首的诗赋在不断的诞生,其中个别优秀的还能够在儒生们之间传唱,甚至送到洪承畴和黄志遴他们的案前以为点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