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再起 > 第一百零七章 崩塌(十八)

第一百零七章 崩塌(十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哼,还真让那奴才说着了。”

“是,记得刚到湖广时,他还提过一句,说哪怕伪朝真的去了广西,对朝廷来说没准儿反倒是一件好事儿。”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南明内斗而使得满清获利的事情在这十多年时间里可谓是不胜枚举,所以洪承畴担任西南经略起便只是设法巩固清廷在湖广的统治,战略上以防御为核心思想,甚至为此不惜赶走了主战的固山额真阿尔津,最后等来了三王内讧。如此看来,洪承畴在湖广的作为哪怕是有碰运气的成分在,但绝大多数仍旧是源于南明这些年来的“经验之谈”。

“大概那奴才心底里还盼着伪朝逃往广西,与海寇搞内讧呢。”

想要达成运输目的,就要携带更多的粮食、组建更大规模的运粮队、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更加高效的组织能力才有望实现。但凡有一点做不到,哪怕只是差一些,就必须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弥补,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各项消耗也会随之呈几何倍增长。说白了,损耗急剧提升而运力有限,这便是古人说千里馈粮,士不可一日再食的原因所在。

长沙幕府确实做到了,但仍旧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如今粮草已经不甚充裕了,原地驻扎倒是足够,但大军继续追击却是千难万难。

他们原本的计划是先行以守住昆明并确保粮道安全,短期内仅以小规模部队出击扫荡周边,设法确定明廷及各路明军具体位置,设法招降纳叛,并针对明军可能的反击进行一些防御性质的作战。等洪承畴再运几个月粮食,足够大军远征所需,再行出击与明军决战。

而今嘛,托永历的福,清军再度拥有了继续追击的底气,怎会不信心备至?

历史上,洪承畴在当年九月上疏清廷,继续为千里馈粮之难哭诉时就提及过,因永历的旨意,垫后的明军未能销毁的仓储中仅粮食一项,仅昆明城和宜良县两地,满清那支数万人的灭国大军便吃了足足半年的光景。而这期间,明军则在远离云南腹地的边远山区,一边承受着清军的重兵围剿,一边还要忍饥挨饿,这愚蠢至极的行径真真是养肥了敌军,拖垮了自己

如今,这支灭国大军兵力充足,粮草堆积如山,还占据着云南腹心精华之地,只要没有被打到连昆明都守不下去的地步,哪怕是遭逢了几场小挫,也不足以撼动其胜势,说出来的话自然是轻松得紧。

有道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稍作休整,清军便开始了对明廷的搜寻工作。但是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第一时间派出去向东搜寻的骑兵很快就汇报,明廷压根儿就没有往东面走,也没有半点儿“声西走东”的痕迹可循。

“本王爷记着,好像洪承畴那奴才之前提出让你们两个一起走湖广入黔时,曾说伪朝轻易不会逃往两广,那话具体怎么说的来着?”

“奴才记着,好像是说伪朝和海寇有矛盾,具体的奴才也记不清楚了。”

赵布泰和他爹卫齐、他兄弟鳌拜、穆里玛差不多,都是直线条的肌肉型武将,打仗是把好手,忠心上也都是没挑儿的,但其他的也就那么回事儿。多尼本也没指望能从赵布泰口中得到答案,此间便更是干脆的将视线投诸于罗托的身上。

“回王爷的话,洪承畴那奴才好像提的是陈逆与郭逆争权夺利的事情,说是双方矛盾甚深。他还说,若是陈逆强攻梧州的话,伪朝还有可能逃往广西。但若是陈逆放着梧州不打,那伪朝十有八九是不会去两广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