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再起 > 第一百六十二章 逆臣(三十四)汇昇圬

第一百六十二章 逆臣(三十四)汇昇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明亡甲申至今,只有过两次科举考试,还都是乡试。前者覆盖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另有浙东附榜以与鲁监国朝争夺人才;后者则仅限于云南一省,也仅仅是为秦王府一家提供人才。

如今已近十六载,只两届科举是完全不足以为当下的大明提供足够的行政人才的,巨大的缺口迫使各方势力便在各自的势力范围任命了大批的幕僚充当地方官,陈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没有科举功名的“黑户”,大明日后肯定还是要承认下来的,而陈凯提出的锁厅试,便是可以兼顾承认和择人的一石二鸟。

对此,众人无不流露出了深思之色。但是很快的,郭之奇却突然眉头深锁:“竟成,这不太好吧。”

“确实不好。”出人意料,陈凯竟然肯定了郭之奇的否定态度,继而转向了张煌言:“沧水,你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

众人的目光随即转向了张煌言,对此,后者起初是一脸茫然,但张煌言亦是才智之士,几乎是顷刻间就想明白了这里面的门道,整个人瞬间便严肃了起来。

大明没有锁厅试一说,是故陈凯此言一出,众皆茫然。但也就是转眼的功夫,钱谦益便是眼前一亮,当即出言问道:“竟成所说的,可是前宋的锁厅试?”

“正是!”

海虞钱氏毕竟是吴越王钱镠和北宋名臣钱惟演的后裔,宋朝的事情,钱谦益从家学渊源上就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上一些。

所谓锁厅试,乃是宋朝的时候供现任官员和有爵禄者所举行的进士试,因为他们本就多有职务在身,所以要暂时把职务放下,形象一些的比喻便是把办公室锁了才能前去参加考试,故称为锁厅试,参与锁厅试的官员也被称之为锁厅人。

由于有资格参加锁厅试的本就不是在职官员,就是有爵禄之人,他们比寒门子弟往往在资产、人脉等方面更具优势,所以宋朝有一项惯例,那就是锁厅人不可为状元。基于这一点,比如沉括的侄儿沉遘、黄潜善的侄孙黄中、秦桧的养子秦熺、宗室赵汝愚等不少官宦子弟本来都考中了状元,但是依然被剥夺了状元的资格,把这一份无上的荣耀让给了第二名。

“是的,我反对由锁厅试进士充实六科给事中!”

注:这个事情,一方面有汉文化对八旗子弟的渗透和浸染,另一方面则比较荒唐——此人是义和团的重要支持者,当时有传闻说是八国联军扬言要杀光所有支持义和团的官员,于是他的妻、儿和四个孙子便在北京自焚,他亦在保定自缢。

状元不状元的,与他们倒没什么关系——这五个人里科举成绩最好的便是钱谦益,探花郎毕竟不是说着玩的,可第三就是第三,没办法独占鳌头,也没办法坐二望一。文安之确实是庶吉士,但实际上在天启二年的那一科,他只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名次也比较靠后。单以名次论,崇祯元年的郭之奇比文安之要靠前一些,但也只是一些而已,同样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他们两个连二甲赐进士出身都没够到,更别说是一甲赐进士及第的第一名了。至于张煌言和陈凯,倒是与状元更近一些,毕竟状元是第一名,没考过等同于零,而零是有无限可能的……

钱谦益将他所知的关于锁厅试的一切详细的解释给众人,连带着陈凯都补上了一些不甚清楚的知识盲点。

“大明也确有在职官员参加科考的先例,只是没有锁厅试这么一说罢了。”

大明的在职官员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吗?陈凯确实没听说过还有这事,不过没等他流露出半分疑惑,文安之便替他解释了起来:“竟成的意思是说,此番科考旨在针对那些尚未获得功名的在职官员,进行一次锁厅试,再由那些通过了锁厅试的新科进士中选取一些出来充任六科给事中?”

陈凯不晓得这算是文安之歪打正着呢,还是挡在他达成目的的知识盲点被文安之的理解能力给击穿了。总而言之,会错了意但同时又会对了意的文安之确实理解了他的想法。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