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的黎明 > 第五卷 章115 川横三峡流-1

第五卷 章115 川横三峡流-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丞相大人,”赵行德将钧旨交还给陈东,“城内秩序已经恢复。”

“元直,”陈东看着他,接过钧旨,问道,“处置善后,你可有建议?”

邓素、温循直,以及其他的重臣的目光都落在赵行德身上,大军平乱的经过,外面军卒的欢呼声,他们都听见了。甚至可以说,现在整个鄂州城都在赵行德控制之下。陈东就处置善后征询他的意见,乃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场的人也同时有一种古怪的感觉。

“丞相大人,”赵行德沉默了一瞬,回答道,“朝廷的制度,武将不得干预朝政。这一场变故,领兵平乱,恢复鄂州城内秩序,是本将的职责。处置善后,恢复大宋的秩序,是丞相的职责。请恕赵某不能逾越置喙。赵某告退。”说完后,他躬身一礼,又朝签押房中的重臣拱了拱手,不带陈东答应,自己先退了出去。

邓素等人目送着他的背影,脸se复杂,有些失望之余,原先悬着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赵行德策马继续前行,所过之处,将士们都朝他大声欢呼,好像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

林贞干策骑跟在赵行德身后,心中又是吃惊,又是疑惑。王贵对大营兵马的掌握也算得力,统制、指挥使全都莫名不在营中,便可见一斑。然而,赵行德离开已经许久,在大军中仍然保持着这么高的威望,就委实可惊可怖了。大军抢在了官府之前赈济灾民,又得了鄂州的民心。林贞干看着赵行德的背影,脸se变幻不定。

朱雀街的雪地踏得十分泥泞,血迹还没来得及洗掉。相府门楼的高挂着十八个灯笼,将门口这一片地方照得亮如白昼,然而,墙壁和柱子密布大小斑驳的洞坑,触目惊心,格外的刺眼。从相府大门一直到政事堂,沿途站满手持火铳枪的卫士。

城内的sao乱平息后,相府又宣召六部尚书、侍郎,枢密院都承旨、十二房知事,礼部各司郎中、兵部各司郎中、刑部各司郎中前来候命。相府都堂中站满了官员,大礼议时见过一面后,许多人还是第一次碰面。人人危襟正坐,各个脸se严峻,相熟的人之间低声窃窃私语,交换各自得到的消息。六部尚书先后进里面去了,但商议到现在还没有个结果。众人在都堂中已经等候了不短的时间,但现在也只能等着。

济济一堂中,夏国使者冯延纶正又尴尬,又紧张。他早上前来求见大宋丞相,一直等候到了这时,而陈东似乎把他给忘了!冯延纶也大概知晓了外面的局势,他当然不会傻到去提醒陈东,这个紧要关头,哪儿能比此地能抢先探得宋朝的局势呢?所以,宋朝官员投来怀疑的目光,冯延纶都镇定地微笑拱手敷衍过去。

签押房内,短暂地陷入了沉默,对如何处置后续,丞相陈东还没有决断,而礼部尚书邓素和刑部尚书温循直的意见相左,两人当场争辩起来。邓素认为,明显是吴子龙一系廪生挑起的事端。刑部应该立刻发下海捕公文,先在鄂州附近的关卡严密盘查、搜捕闹事的廪生,然后讯问出幕后的主使,由刑部穷治其罪,礼部晓谕各州县开革参与其事的廪生,终身不能进学。

温循直认为,光凭猜测断定吴子龙主使,难以服众。本朝向来不以言罪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海捕、下狱讯问清流士人,不符合清流法。革除廪生学籍的做法,与党人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不符合大礼法。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息止党争,还会让理社内部的裂痕再也无法弥补,甚至将中间观望的清流士人逼到吴子龙那边去。

“邓尚书,刑部断案,只能依照律法,据状断之!不是体会上意,扑风捉影!”温循直脸se铁青,冷冷道,“廪生闹到了相府,礼部捅的漏子,却让刑部曲解律法,弹压清流。天下众口悠悠,对不起,这个酷吏,我做不了,你若想插手刑部断案,请你自己主持刑部的时候再来。”

“你!”邓素气急,指着温循直道,“你难道想包庇”

话音未落,外面卫士禀报,武昌侯与兵部职方司郎中觐见,陈东一直紧皱眉头,闻言脸se稍缓,抬头看向门口,他早已交代,赵行德和林贞干一到,都可不经通传,直接带来签押房。随着脚步声响,一众大臣的脸se也郑重起来。无论如何,朝廷风雨飘摇之际,赵行德一出来便稳住了局势,这种潜在力量,让人惧怕也好,感激也罢,都不能不郑重对待。他走进签押房,环目四顾之时,所有的人都感到了压力。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