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篡清从海商开始 > 第一百章 兰芳的现状

第一百章 兰芳的现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兰芳的军制也是模仿清朝,一般以五百人为营,百人为一哨。而现在兰芳国有两协五营人马,共二千五百人。这支军队主要由坤甸、东万律两城城守统辖,其中应宜春领东万律的一协人马共八百人,而孔泰宁领领另一协人马驻守坤甸,只是这其中有四百人如今去了琼州。而总长府直属卫队五百人则是吴孟奇心目中的未来兰芳军队。这支军队里的人都是从兰芳国内精心挑选出来的,按照西方军队训练条例训练,配备的武器也是目前欧洲主流的滑膛枪。其中二百人由李泽统属协助应宜春驻防东万律,那里是兰芳战事最多的地区,吴孟奇希望他能在实战中锻炼出来,成为自己手中的王牌。而另外三百人则归黄嘉福统领,负责吴孟奇的安全和总长府的守备。

正因为他对于这支部队的看重,所以也特别增加了他们的军饷。军队不比其他,这是个优胜劣汰十分严重的地方,吴孟奇想用这种办法,选出最优秀的军人。

“刘先生,我这里没其他事情了,你去忙吧。”

吴孟奇看完卷宗后,便让刘司言出去。他一个人留在房中,继续考虑着问题。如今兰芳的官场和陆军都在一步步调整中,如今他能做的的事情都已经做了,现在只能看调整过后的结果。但是在此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兰芳国的海军问题更多。之前兰芳国的海军形同虚设,而兰芳又是一个地处海岛的国家,海军可比陆军更加重要。

而他手中的船队,商业用途大于军事用途,而海军又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军种。尤其是汉人更习惯操控清国帆船,对于西洋帆船并不熟悉。因此想要建立一支能够抗衡西洋海军的兰芳海军,恐怕不是一两日可以做到的。

几日后,吴孟奇在码头送走了船队,此时他人虽在坤甸,心已经跟着船队去了中华大地。他很想一起去,可是不能。如今他刚刚入主兰芳,立足未稳,另外他还得留下来主持与荷兰人的谈判。叶达作为他的信使,再次去了巴达维亚,吴孟奇希望这次可以把事情定下来。留下的另外一艘风帆战舰则在赵瑞的率领下,去了普林塞萨港。如今荷兰人限制了船只和武器的出口,他希望可以从西班牙人这里得到补充。好在之前他们双方有过这方面的交易,而赵瑞又去过那里,他便安排赵瑞负责了这件事情。通过这几次的观察,吴孟奇发现赵瑞确实是一个人才,做事情灵活,而且又肯上进,只是还是不够稳重。但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船长虽然经验丰富,可是变通不足,有些事情他们做不来。尤其是这次他们要跟西班牙人接触,这些人比荷兰人更野蛮、更敌对,因此他才让赵瑞负。一来,他会一些西洋语言;二来这次让他独自领航远行,也是吴孟奇的对他的考验。

如今的坤甸城,很多地方都在建设中。这次吴孟奇从东万律带回来了很多劳力,自然不会让他们闲置,供给他们食物的同时,也让他们为总长府工作。按照荷兰工匠的建议,坤甸城外正在修建一座西方式的枪炮厂,另外坤甸城原本的船坞如今也在改造中。以前坤甸城只有一些清国帆船和渔船,船坞都是为这些船只服务的。而现在吴孟奇的船队都是西洋帆船组成的,坤甸船坞如今有些不合时宜了。单单是这两处地方,还不足以安置这些百姓。和刘司言、江戍城商议后,吴孟奇把剩下的人安排到了坤河附近修建哨所,烽火台,为之后可能的行动做着准备。

吴孟奇这段时间内,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每日他都要面见各类兰芳国的官员,听着他们汇报种种事情。这些人多数都是江戍城的亲朋,另外还有后来江戍城和刘司言推荐上来递补空缺的。江戍城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他对于传统很看重,坚持要让这些官员通过选举后才可正式上任。他的意见,吴孟奇不得不尊重,只得让刘司言去安排了一场选举,只是被选举的人选都是他提前见过了。

江戍城对于这些猫腻不是很关心,他关心的是吴孟奇是否尊重传统,尊重他们这些兰芳老人。如今他已经成为兰芳本土的代表,而刘司言和他们越走越远了。

而这些官职中,坤甸城城守的位置尤其重要。江戍城和刘司言都有人选,吴孟奇也见过了,最后他选择了刘司言推荐的孔泰宁。因为如今兰芳最重要的两座城市就是坤甸和东万律,而这两地的城守控制着兰芳国现在最主要的两支军队。而东万律的城守应宜春是江戍城的铁杆支持者,吴孟奇不想坤甸城的城守也是江戍城的人。虽然江戍城的为人和背景都大不可能背叛吴孟奇,可吴孟奇也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身为上位者,制衡是必须的。其实他最想的还是让李泽或者船队上的某人来统领,只是这些人一无经验,二无威望,他不得不从兰芳本土中挑选人选。

虽然事情很难,但是吴孟奇又必须要做,只是现在苦于没有人来为自己办这件事情。亚历山大虽然熟知欧洲海军,可是他毕竟是欧洲人,而且如今的兰芳又缺乏足够的船只。

吴孟奇想到此,他觉得也许是时候对荷兰人让步了。必须得快些腾出手来,应对中华大地上的变局。

;

另外一方面,他希望在兰芳建立一个年轻的,有进取心的体系来代替原有的,而刘司言就是他选择的人。同时,他下达了另一项重要的改革:今后在兰芳供职的各级官吏都可以从总长府领到一笔薪俸。古人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而以前兰芳的中下级官吏是没有薪俸的,他们只能依靠上级官吏生活,对总长府并没有归属感,忠心那就更谈不上了。现在他想借着此举,一举打破兰芳国的陋习,让整个兰芳国的行政系统听从一个大脑。

江戍城对于他的这项举措,尚没有抵触心理,他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而且这项改革也不会触及到他的利益,相反的他从中还有些收获。吴孟奇在为低级官吏提供薪俸的同时,也把兰芳高层的薪俸增加了许多。如此一来,整个兰芳的官场或多或少都从这项改革中获利了。当然获利最大的还是低级官员,他们的生活有了保证,不用再像以往那样依附他人,真正可以有了立身的根本。

“总长,我初步统计了一下,如今兰芳的各级官吏一共有一百九十七人。按照您之前张贴的文告,这些人最少的每年可以领到四十两,最多的为二百两,另外还需要发放他们两季的禄米。如此算来,每年总长府支付给各级官吏的薪俸约为二万两左右。”刘司言翻了一页手中的卷宗,继续说道:“另外如今隶属于总长府的军队有两千五百人,其中一千人留守于旧都,另外一千一百人在坤甸,另外四百人按照您的命令去了琼州。这些人有两千人是城守兵,每人每年需领军饷二十两。另外有五百人是直属于总长府的卫队,每人每年的军饷是四十两。这样,总长府每年的军费需得有六万两。”

说完,他盖上手中的卷宗,继续道:“如此,总长府每年的支出不到十万两。不过这只是初步的估算,最后的结果有可能会多一些。”最后,他把卷宗放到了吴孟奇面前的书案上。

吴孟奇听罢点点头,打开卷宗看了看。这些官员兵丁的薪俸很大一部分都是按照清朝的模式来的。比如他的总长薪俸,江戍城的副总长,还有刘司言的总行政官以及坤甸、东万律的两地城守,都是按照清朝顶级官吏,一百六十两至二百两不等,而最下级的官吏也有清朝八品官的水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