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赵云 >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盘散沙的道家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盘散沙的道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惜乎统治者觉得中原的教派一潭死水,道家尽管不联合,却隐然有插手朝政的迹象。下面有争端,才是当政者乐意看到的。

秦、汉以来的方士,到东汉以后,已经渐有道士之称。他们隐居在各地名山大泽,一些出名的还会被朝廷册封,修炼仙道,所谓:“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其形甚癯。”

此时没有正式建立成为一大宗教,却因受到外来宗教的刺激,已隐然生起抗拒的运动。

到汉末桓帝、灵帝时代,有沛国人张道陵,初名陵。

其本是太学诸生,博通五经。及其晚年,忽然感叹读书无益于年命之事,遂学长生之道,自称得黄帝九鼎丹法。

赵云所著《老子化胡经》冲击最大的是谁?自然是本地教派道家和儒家。

之所以称为道家而不是道教,是因为这是一个各自为政的道士们的统称,没有形成统一的教派。

儒道互补是人心态的基本特征,儒家主张建功立业、留名青史。标点符号没有产生的时候,往往古人的一篇文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注解。

就是在标点符号已经被皇家采纳推广的今天,不少大儒们自恃对经典的理解是正确的,还是对古籍有不同的理解,加标点自然也不同。

《老子化胡经》的出现,对儒家尽管有影响,却不是最大的。况且身后站着荀慈明、蔡伯喈两位大神,又出现了杨伯献这样的神。

因无资财合药,闻蜀人纯厚,易于教化,与弟子入蜀,居鹄鸣山中,著作道书二十四篇。

陈寿在《三国志?张鲁传》中,称其为“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学者,出五斗米,故世称米贼。”后世又称其为“五斗米道”。

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

不然的话,赵云一出又一出,早就引起儒家的反感,群起而攻之了。

道家人秉承老子“无为而治、亲近自然”的精神,然而,道士们毕竟是凡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何况涉及到教义之争。

汉明帝时代,佛教已有开始传入中国的迹象,五岳诸山道士,由于宗教心理的驱使,奋然群起,欲与佛教一较长短。

当时有南岳道士褚善信,西岳道士刘正念,北岳道士桓文度,东岳道士焦德心,嵩岳道士吕惠通,诸山道士费叔才、祁文信等一千三百一十人。

他们上表奏称与佛教较法之事,见载于佛道论,不欲光头们在中原立足。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