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流氓特种军医 > 第一百一十七章 黑龙江战役

第一百一十七章 黑龙江战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下午3时,敌人集中兵力,密集进攻。我军严守军令,等候敌军到百米处,齐起猛攻。趁混乱之际,我军全线冲入敌军展开白刃战。敌人飞机、大炮均无技所施,敌向江桥溃败。遭到在江岸芦苇内埋伏的我军堵截,敌人有的陷入泥沼、有的跳入江中。敌人增派的援兵也在桥上被我骑兵冲断,一股回撤,一股被迫逃到我左翼阵地,被我军歼灭,遗留400多具尸体。

5日,日军增加兵力。守军前线吃紧,在关键时刻,马占山带领10多名卫士,乘坐汽车赶赴前线督战。在途中,炸弹不断在身边爆炸,马占山所乘坐的汽车的车篷被炸弹炸穿了很多小洞。

6日,日军新增兵力,倾巢来犯。从11月16日到11月18日,黑龙江守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守三天后,马占山部终因众寡悬殊,力尽援绝,不得不撤出最后阵地三间房。

19日,在杨家屯全歼追敌多门联队400余人,马占山率部有计划地退守克山、拜泉、海伦。

中**队在江桥抗战中虽然最终失败了,但英勇的黑龙江守军面对几倍于己的敌人,毙伤日伪军6000多人,自己伤亡2000多人。这就是打响中国东北抗日第一枪的江桥战役。

张明辉虽然把电报机关了,但是还是把之前黄显声发给他的内容仔细的看了一面。

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嫩江江桥、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的江桥抗战,成为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从而,在黑龙江的大地上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第一枪。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揭开侵占中国东北的序幕。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短短40多天,中国东北半壁大好河山拱手相让。民族奇耻大辱让国人悲愤。11月4日,黑龙江的一位小个子军人——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泰来县江桥镇境内的嫩江桥打响了抗击日寇的第一枪。

马占山:守土有责不让寸土!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辽吉沦陷,日军开始夺取龙江。此时,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远避北平,省内军政两界群龙无首,主战主和莫衷一是,人心惶惶。谁来主持这个危急局面呢?在隆隆的炮声中,1931年10月10日马占山临危受命,19日夜抵达当时的省城齐齐哈尔。20日上午,就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军事总指挥。

江桥抗击日军的消息在全国传开以后,国内外爱国人士和全国各地学生纷纷通电、汇款支持马占山。

马占山就职后,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不理日军的恫吓,毅然肩负起抗日的重任。他说:“我是一省长官,守土有责,决不能将黑龙江寸土尺地,让于敌人。我的力量固然不够,他来欺负我,我已决定与日本拼命,保护我领土,保护我人民。”

东北抗日第一枪:江桥抗战

1931年11月4日,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境内的嫩江桥,本是一座很普通的江桥,昂铁路线上的一座铁路大桥。但是这里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

当时,日军数量众多。在战区,日军先后集结多门师团等3万余人,另外有伪军3个团。还有相当数量的轰炸机和各种山炮、野炮、重炮等先进武器以及充足的作战物资。而马占山所率领的黑龙江守军兵力只有徐宝珍卫队团等1。3万余人,兵器上更是无法可比。日军的火炮射程在30里,黑龙江守军的射程最远超不过15里。同时黑龙江守军子弹匮乏,枪械不良。

11月4日凌晨,日军出动7架飞机掩护,4000士兵在4列铁甲车和数十门山炮掩护下,向江桥发起猛烈攻击。马占山立即命令守军奋起还击,声震中外的嫩江河畔的血战全面爆发。直到中午,日军伤亡很大,纷纷溃退回南岸。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