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雷鸣重生 >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关于“公司”的底细恐怕没人能说出大概,但干这行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它的存在。“公司”会网罗各方面的专家充实人才储备,当接到委托后通过数据库挑选合适的人手。在任务过程中,“公司”会负责传达指令和协调各人,也会提供一定的有偿帮助,任务完成后各人所得的酬劳也是通过“公司”交到每个人手上,除此以外他们还会提供转移资金和洗钱服务,当然这种服务也不是免费的。

通过甄选后在“公司”建立档案的杀手被称为“雇员”,每名“雇员”都会根据专长进行分工,然后被分派到各个“职位”。每个“职位”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专门代号,分别是:负责制定计划的“导师”、负责搜集情报的“?望塔”、负责监视和通报的“更夫”、负责通讯和反监听的“收音机”、负责提供装备的“仓库”、负责交通运输的“传送带”、以及负责善后的“清扫员”,另外还有最重要的行动实施者——“执行人”。

jd正是“执行人”中的一员。

办理完入境手续,他拿出手机登录上电子邮箱,打开一封在十分钟前收到的邮件。邮件内容很简单,里面以最简短的字句标示了都内某个自助储物柜的位置,另外还有一组开锁密码。

早上七点,成田国际机场的客运大楼内人来人往。对这个客货运量全世界第三的机场而言,白天或者黑夜完全没影响往来世界各地的航班起降,有所不同的只是机场内亮起的灯光而已。

一架自洛杉矶起飞的日航班机降落不久,一支由各色人等组成的队伍出现在客运大楼。人群中有名身材高瘦的青年,手提行李慢悠悠地随人流走着。和同机那些一脸疲态的旅伴相比,他显得精神奕奕,似乎正准备要去干什么事。

而事实上他的确有事要干,表面上他是个等待转机前往香港的美国游客,但此行的真正目的地就在不远之外的东京。

这个人叫乔什·戴利克,昵称jd,是个有撒克逊血统的美籍华人。在一般人印象中,这种集合了东西方基因的混血儿大都像杰尼斯系的艺人,长得英俊帅气,属于那种站在涉谷街头会有女生主动搭讪的类型。

但他的外表就只能用“普通”形容,不论身材还是长相都毫无突出之处,属于那种过目即忘的类型,丝毫不会让人留下任何深刻印象。不过他对自己的外表倒是很满意,因为他从事的工作注定不能引人注目,这种会被人海淹没的长相本身有先天优势。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他是名“承包商”。只不过他所承包的不是建筑工程或者外判服务,而是类似合同工的劳务派遣工作,而且他干过的活也不会留下任何记录。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他的工作内容,那就是“靠夺取他人性命换取酬劳”,而这种职业最广为人知的传统名称就是“杀手”。

抛开那些靠着两杯啤酒的胆气,拿刀子捅人的黑社会小混混不谈,杀手这个职业经过长年累月的演化,已经发展成一个完整的职业体系和产业链。现实中的职业杀手不像小说人物一样能开枪命中几千米外的橘子,也不是动作电影那些拿着重型武器大开杀戒的肌肉猛男,他们更像医生或者律师,是群职业素养极高的专业人士。

在商业化盛行的时代,这个行业很早以前就摒弃了“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的个体户形式,开始向组织化和企业化方向转变。经过一系列摸索和实践,以及漫长的转型期后,一种新概念的商业运作模式应运而生。

一九七四年,著名南非雇佣兵麦克·霍尔在约翰内斯堡成立了“野鹅俱乐部”,并在欧洲各国的报章刊登广告,邀请有从军经验的老兵加入。表面上这个俱乐部是为老兵提供社交和联谊活动的场所,背地里却在为军事干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内战招募人手。虽然这个计划最后因为经费和政治压力等原因搁浅,但为正处于转型期的杀手行业带来一个启示。

七十年代末,一些打着“旅行社”幌子的中介机构相继成立,并且逐渐发展和整合成现今被称为“公司”的组织。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