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兰亭之俯仰一世 > 78.第78章 兰亭集序(一)

78.第78章 兰亭集序(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孙绰吟完这首诗,众人听得如痴如醉,只觉他字字珠玑,将此时此刻的景色和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一人鼓掌道:“兴公大才,果然不凡!每年修禊之时,大家最盼就是你的诗,请兴公再作一首如何?”众人也都高声响应道:“极是!极是!还请兴公再作一首!”

孙绰见众人赞赏,心中十分高兴。他清了清嗓子,又吟道:“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怀彼伐木,宿此良俦。修竹荫沼,旋濑萦丘。穿池激湍,连滥觞舟。”众人又是一番赞赏,孙绰连连道谢。他坐下之后,指向身边一人说:“安石贤弟,你也别藏私了,快让大家欣赏一下你的佳作吧!”

那位被孙绰称为安石的人,名叫谢安,是陈留谢家之人。自晋室南迁以来,形成了四大家族,朝中官员多出自这四家。这四大家族分别是琅琊王氏、陈留谢氏、谯郡桓氏、颍川庾氏,四大家族之首是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源自西汉谏议大夫王吉,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东晋开国之初。晋元帝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得到王氏一族的鼎力支持。晋末八王之乱后,在王导的策划下,江东诸郡拥立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司马睿拜王导为相,拜王导的兄弟王敦为大将军,王氏盛极一时。

在江东临海之处,有一个会稽郡,是因其境内的会稽山而得名。

会稽山原名茅山,大禹治水之后,在此召开过一次诸侯会议,“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就是说,大禹在茅山召集天下诸侯开会,坐下来一起评判治水中的贡献,然后给品德高尚的人封爵,给功勋卓著的人封官。大禹在会后不久就病死了,安葬在这茅山脚下。为纪念大禹的功绩,诸侯们“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会稽郡的郡府设在山阴县。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山阴县就在会稽山的北麗,并因此而得名。随着晋室南迁,中原的汉人大量迁居于此,山阴县逐渐繁华起来。

山阴县景色优美、地灵人杰,很多士大夫都把家安在这里。在山阴县有一座兰亭,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朝设置了驿亭,故名兰亭。兰亭就在兰渚山脚下,附近有一大片茂密的竹林,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是风景秀丽的绝佳之处。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是一个风和日丽、春色宜人的好日子。

一个老汉牵着水牛从兰亭附近经过,牛背上坐着一个小童。这时,亭中坐着几十个衣着华贵之人,正在饮酒作诗,非常热闹。那小童刚七八岁的样子,他看到这副场景,心中十分好奇,便问道:“爷爷,这些人在干什么呢?”老汉抬头看着牛背上的孙儿,慈祥的说:“他们这是在修禊,前几天我刚刚讲过的,你还记得吗?”

小童仔细想了想,记起了爷爷给他讲的故事,然后开心的说:“爷爷,我知道!修禊是自古已有的消灾祈福仪式,就是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官吏和百姓们都到水边嬉游。自魏以来,开始固定为三月初三,现在已经成为诗人们雅聚的盛事。”

老汉微笑着点了点头,抚着胡须,怜爱的看着小孙子,眼中满是欣慰。这时,亭中有人高声吟诗,祖孙二人便停下脚步,倾耳去听。

亭中一人长身而立,对众人拱了拱手说:“听了诸兄的佳作,孙绰也颇为技痒,这就要献丑了。如作的不好,还请诸兄指点。请听: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莺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这人是江东名士孙绰,字兴公,祖籍太原,幼时迁居会稽。孙绰袭爵长乐侯,如今官拜右军长史、永嘉太守。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