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85章成都之围

五代十国往事 第85章成都之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邛州刺史毛湘,是田令孜的亲信,深受田阉恩惠。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窘境之下,毛湘自知城池沦陷在所难免,于是对手下说道:“我深受田令孜栽培厚爱,所以愿意替他誓死守城。可其他人凭什么跟我同受围城之苦?哎……你们拿着我的人头,投降王建去吧。”

交代完后事,毛湘沐浴更衣,慷慨赴死。他的手下拿着他和两个儿子的人头,向王建献城投降。

受降仪式上,邛州百姓、官员、缴械的将士们,无不感念毛湘,泣不成声。

成都的城防堪称固若金汤,韦昭度、王建等率领十多万人,耗时三年,仍无法攻克。

三年的围困,使得成都城内粮食匮乏,大街小巷全是被遗弃的儿童和婴儿。

同时,昭宗下诏,免除陈敬瑄的一切官职和爵位。

有了中央朝廷的撑腰,又有了杨守亮等人的军事支持,王建对西川的军事行动进展顺利,屡战屡胜。

陈敬瑄派大将杨儒增援邛州,杨儒登城观战,被王建队伍的军容和士气所震撼,不禁摇头叹息道:“大唐气数已尽,你看王建带兵,严格却不残暴,像是能够保护天下黎民苍生的英雄!”然后率领他的部队集体投降王建。

王建收杨儒为义子,也给他排“宗”字辈儿,从此之后,杨儒就有了一个新名字,王宗儒。

拿下邛州之后,王建率部返回成都前线,与总司令韦昭度会师,继续保持围城态势。王建对待韦昭度的态度非常谨慎小心,毕恭毕敬,特能装孙子。

于是有人做起了走私粮食的勾当。他们潜入朝廷军的营地中,将粮食走私入城,而这些粮食走私贩基本都是成都城里的平民,不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特工,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被朝廷军的巡逻兵捉住。

穷途末路的陈敬瑄大肆征召民力,强征兵丁与劳工,规定每家必出一名男子,白天挖掘重重壕沟、砍伐竹子树木、搬运石头,夜晚则登上城墙,持梆巡逻警戒,丝毫没有片刻休息时间。

除了强征劳工,陈敬瑄还搜刮民脂民膏,设立了“征督院”,主要工作是把富人抓起来,严刑拷打,逼问其财产数目,然后强派军饷指标,若是有所隐瞒或藏匿,那就大刑伺候。明抢。

穷人出力,富人出钱。西川百姓民不聊生,越发地厌恶陈敬瑄、田令孜兄弟俩。

西川下辖的州县接连发生兵变,如简州、资州、蜀州、嘉州、戎州、雅州等,大部分是将领挟持官员,也有民间好汉挟持官员,然后投降王建。

在王建“师出有名”的计策下,兵变不再可耻,而是光荣,其实若再矫情一些的话,兵变也不能叫兵变,而是起义或投诚。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