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168章 长安乱

五代十国往事 第168章 长安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昭宗果然对陆扆有所怀疑,于是询问韩偓的意见。

韩偓,是崔胤提拔起来的副手,也是密谋拨乱反正的参与者之一,故而得到昭宗的信任。韩偓正直忠厚,没有当崔胤的帮凶,而是替陆扆开脱,“陛下重返正位的密谋,只有崔胤和我等少数几个人知道,陆扆根本不知道。他突然听说皇宫发生变故,惊慌失措也是情理之中,乔装逃命,人之常情。如果陛下非要追究他的过错,也只能责备他身为宰相而无心为国死难罢了,怎能说他反对陛下重回正位呢?这恐怕是有人别有用心,故意挑拨离间,请陛下明察!”

昭宗虽然没有立刻给陆扆穿小鞋,但心中的芥蒂还是生根了。即便如韩偓所说,不能上纲上线、给陆扆扣上一顶“反革命”的大帽子,但陆扆终归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宰相,不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大难临头各自飞,实在是有负朕望。

陆扆如崔胤所愿,被罢相。

其二是提拔亲信,培植党羽。例如举荐王溥做宰相。

在昭宗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崔胤成了大功臣,特别是固辞司徒的举动,更加博取了昭宗的好感,认为崔胤是功成不居的模范。

崔胤老奸巨猾,他当然不会贪图有名无实的名誉头衔,他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权。有了权,名和利自然会水到渠成。

他做着宰相,还兼领着度支、盐铁、三司等使,相当于帝国财政部长兼盐铁专卖及运输总监,是大唐帝国油水最多的肥差。

宰相,百官之首,文官一哥,同时掌控着帝国钱袋子,还要啥自行车?

然而这些依然不能满足崔胤贪得无厌的野心,他近乎疯狂地进行着争权夺利的行动。

王溥,名门之后,祖上几代人都在朝中为官,有正直谨孝而闻名于世,其中他的叔祖曾在文宗朝着名的“宋申锡谋反案”中,不畏强权,坚持为宋申锡鸣冤。

崔胤之所以举荐王溥,并不是因为老王根红苗正,而是因为王溥是崔胤的幕僚,小跟班。并且也参与了迎接昭宗反正回銮的密谋,这是重要的政治资本。

其三,是敲山震虎。

首先是争权。

其一是排除异己,扫除政敌。

例如昭宗钦点的二号种子陆扆,曾在崔胤罢相的时候接替崔胤成为宰相,从而被崔胤记恨在心,而他又是昭宗钦点,深得昭宗信任,故而更被崔胤视作仕途上的拦路虎,必除之而后快。

崔胤抓住了陆扆的一个把柄,那就是陆扆在昭宗反正回銮时的表现。正月初一那天清晨,孙德昭等人伏击王仲先,陆扆听到消息后,换上平民服装,骑一匹小马,慌不迭地从长安城东南门逃跑避乱。于是崔胤借题发挥,制造舆论,说陆扆反对昭宗回銮。

对于陆扆来说,这是致命的诽谤。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