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845章 骗局

五代十国往事 第845章 骗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辽汉南侵镇、定,并非空穴来风,只不过被别有用心的赵匡胤集团加以利用,借题发挥罢了。

辽国人约北汉讨论攻打镇、定,是在959年11月,一个多月后的960年1月1日,汴州收到辽汉南侵的奏报。

请注意,这条奏报是镇州、定州最高统帅发来的正式公文,并非江湖流言或坊间传闻,而且是十万火急加急(驰奏),容不得朝廷派人核查复审,所以宰相范质等人选择了相信。

至此,陪审团一致认为: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伪”的指控不成立。

赵匡胤集团借题发挥,炒作“辽汉南侵”,他们为何笃定这是辽国对北汉的敲诈勒索呢?万一他们动真格的怎么办?

无妨,再打开《契丹国志》,果然,这次有了惊人的发现,《契丹国志》中竟然真的记载了这次“入侵”,但惊喜过后,我们失望地发现,这条线索不能说是屁用不顶吧,起码也是毫无卵用,因为它援引、照搬了《宋史》的说法。简直匪夷所思。

从辽国这边是得不到什么有用的线索了,

终于,我们在北汉身上发现了重要线索,《十国春秋》中赫然记载道:

“天会三年……十一月,辽师谋会我兵攻周镇定二州。”

“天会”是北汉刘承钧的年号,天会三年即959年,也就是柴荣驾崩的那一年。据《十国春秋》记载,在这一年的11月,辽国约北汉攻打后周的镇定二州。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谋”出兵,不是真出兵。

答案也许颠覆了一部分人的认知:赵匡胤也不能确定辽国的真实动机。

换句话说,不仅范质等人“不辨真伪”,就连总导演赵匡胤都“不辨真伪”。

在这里,有个细节需要说明,那就是赵匡胤率领主力部队慢吞吞地磨蹭到陈桥驿的时候,却派自己的副手——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同志,驰赴镇州前线。

有些人的解释是:慕容延钊与赵匡胤不是一条心,所以赵匡胤故意把他支开,以免阻碍“陈桥兵变”的剧情。

口嗨怪。

线索就此中断,但我们已经可以通过现已掌握的线索来理出头绪了。

在959年的11月,辽国确实派人来约北汉南下,有可能是派了个使者传达信息,也有可能是辽国直接出动了军队,来太原会师。但是,即便是辽国出动了军队,也并不意味着辽国人想要发动战争,他们的目的是讹诈北汉。

“我,契丹爹,打钱。”

此前,辽国人就曾以攻打潞州为幌子,痛讹北汉一刀。所以这次契丹爹又以攻打镇、定为幌子,讹诈北汉,合情合理又合法。这就是北汉的官方记载只有“谋会我兵攻周”,而之后再无后续的原因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