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858章 泽潞余波

五代十国往事 第858章 泽潞余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陕州保义军节度使袁彦,也遭人告发,说他“闻帝自立,日夜缮甲治兵”。赵匡胤派心腹潘美前往陕州做监军。潘美到达后,口宣皇帝谕旨,让他入朝觐见,袁彦立刻单车就道,乖乖入朝。

赵匡胤对袁彦很满意,对潘美更是满意,说“潘美不杀袁彦,成吾志矣”,这句话同样殊堪玩味,赵匡胤是否对潘美下了什么密令?为什么潜意识里会认为潘美要杀袁彦?细思极恐。

河中杨承信、陕州袁彦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三个道理:赵匡胤确实缺乏自信;地方藩镇密布中央眼线;地方藩镇势力轻易不敢有非分之想。

总之,大宋的中央集权在“泽、潞战争”后,获得了极大的巩固,赵匡胤也逐渐自信起来。

二,北汉

事实证明,杨廷璋是君子坦荡荡,从他在接到征召诏书的当天就“单车就道”可以看出,他没有异志,且对朝廷唯命是从,是个乖宝宝。

反观赵匡胤,先是派荆罕儒提刀握枪地监视,继而征召杨廷璋入觐。想一下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荆罕儒在他身边的时候,征他入觐?显然,如果赵匡胤与荆罕儒之间没有密约的话,那也是君臣间的默契,倘若杨廷璋稍有迟疑推脱,那么荆罕儒将会采取有力行动,为朝廷铲除不安定因素。

也就是说,赵匡胤对杨廷璋也是没有足够的信心的。

潞州李筠被平定后,地方藩镇势力明显乖多了,来自地方上的威胁明显少了许多,为赵匡胤日后的持续削藩,以至彻底铲除藩镇割据毒瘤奠定了基础。

2,趁热打铁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北汉给了我们似曾相识的温馨感觉。

刘崇趁柴荣新登基,勾结契丹,挑起“高平之战”,被打得是王八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在“泽、潞战争”结束后,在赵普的指点下,赵匡胤继续“削藩”。赵匡胤下诏,殿前司、侍卫司要全面检阅本部将士,骁勇者升为“上军”,命诸州把士兵送到京师,以供中央选拔;将体格健壮的士兵挑选出来,送到地方进行强化训练,一旦练成,就送回中央禁军。

如此一来,天下精锐尽在中央禁军(由是犷悍之士皆隶禁籍矣)。

随后,赵匡胤又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更戍法。让中央禁军轮换入驻地方。频繁的调动不仅锻炼了部队,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一种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效果,使得地方部队不再是藩镇军阀的私人武装,最大程度地限制了藩镇割据的出现。

利用“泽、潞战争”封赏的机会,赵匡胤颁布了大规模的移镇诏令。

其中,杨承信(杨光远之子)移镇河中。有人进献谗言,说杨承信密谋造反。赵匡胤便派心腹去河中以赐给杨承信生日礼物为由,近距离侦查。经查验,杨承信并无谋反之意。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