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工业之流光岁月 > 第三百九十九章:收购

第三百九十九章:收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谁让人家是专注民用光学设备,反正并不受任何禁运影响。

蜀航成功搞定对东德蔡司公司的收购案,终于补上公司在相机产业的最后一块短板,而这次收购,也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经典案例,被相关部门各种研究、解读。

而这次收购本身,同样也被官媒当做重点宣传,认为这是中德合作的成功典范。

在去年发生那件事之后,国内在经济领域有大幅度下跌,官方迫切需要重新振奋人心,蜀航光学能够收购德国光学巨头,这刚好就符合宣传需要。

..

回过头再看蜀航光学,手头有资金,还背靠广阔市场,掌握着相机产业未来最重要的两项技术,无非就只是缺乏历史底蕴和经验而已,能看上东德蔡司公司,双方刚好优势互补。

有能够看到相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激进派,当然也不会少了顽固守旧派,这些家伙死守胶片机,认为相机是光和影的艺术,和电子产业没有任何关系,数码相机这种想法属于异端!

别看这些家伙人不多,但如果不从队伍当中剔出来,必定会在后续造成不良影响,而这些顽固派显然低估了丁一博的手段,那边的收购合约刚拿到手,这边立刻开始大清洗。

看好相机数码化的,那就单独拉出来重点培养,分批次到蓉城的蜀航总部进行培训,了解数码相机的原理和设计。

而对于那些冥顽不灵的死硬分子,则是集中起来,一部分安排到军用护目镜项目去,反正都是一家公司,也不算是解雇,直接转行。

而除了转行以外,剩下部分则留在相机领域,主要是负责修改潘太康相机的细节设计,使其能够更适合共和国市场,研制最后的末代135胶卷相机,使用蜀航光学所制定的卡口标准、自动对焦技术等等。

对这种末代胶卷相机,丁一博给它的市场定位就是打响“太康”相机的高端品牌形象,至于出货量......

其实只要能保证不亏本,那这一切都是完全值得。

况且在2000年之前,胶卷相机还有最后一段时间可存活,蜀航有百年蔡司技术加持,又有自动对焦技术傍身,还有在共和国本土生产所带来成本优势,说不定在胶卷相机时代都可以提前开始和日系相机怼上。

整个1990年,蜀航都在积极整合东德蔡司,力求能够实现1+1大于2的效果,这也是基金会体系当中唯一在海外大规模扩张的公司。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