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武夫 > 第七十一节 和机

第七十一节 和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桓听腻了主和派的意见,内心也知道即使想讲和,也要以城外援军为依仗,尽然金人南下去攻打援军,那汴梁守军就要有所策应。他仔细听完张叔夜的建议,又询问了一番王禀、折彦质等人的意见,最终赵桓决定,让折彦质整顿兵马,相机劫营。

为什么不把这个任务交给王禀呢?因为王禀以在太原,隆德,汴梁南面的守城事迹而被百姓广为称颂称颂,“勋业已盛,破敌大功,不宜再出其门。”

折彦质得了劫营的任务,首先就想起了去年姚平仲劫营失败的事情,因此一定要“持重”。一持重,事情就耽搁了下来。

二月二日,汴梁城头上望见,颍昌方向尘头大起,隐隐有杀声传来。到晚上的时候,又见金兵从汴梁围城各面抽调军马。

刘彦宗道:“宋国胆敢不降,无非是仰赖援军大集,将吾大金迫走,吾等不若以雷霆之势,将宋国援军击破,断了宋朝君臣的念想。”

“计策倒是好,不过五万宋兵,只怕还需调遣七万兵马,那围城兵力就不足了。”

“还需国相帮衬,请国相专管围攻汴梁,太子郎君南下进攻颍昌。”

斡里不便遣人与粘罕商议,粘罕在太原也用过相同的方法,完颜娄室围城,完颜银可术专门负责打援,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他专管围城,麾下也能更快的进入汴梁城中抢夺战利品,于是立刻答应了。

靖康元年二月一日,王禀得知金兵大规模调动,赶紧上城楼查看,发现完颜斡离不属下的大军,一队一队从营中开出来向南去了,便知道是去进攻刘汲的,赶紧向宣抚司禀报,同时建议集中大军,乘着金兵调配的混乱,摧毁南面金兵的几个营垒,这样打破金兵的围城,以后也好和援军协同作战。

本来这种事情宣抚司可以一言而决,但张叔夜想起赵桓所说“如欲出战幸先示及”,这句话等于赵桓已经完全剥夺了张叔夜的指挥权。张叔夜只得便向赵桓报告,赵桓道便把各路大臣勋贵都召进宫来商议。

这时,低调俱乐部开始展现威力,以太宰何栗为首,吏部尚书王时雍,中书侍郎王孝迪,尚书右丞李回,勾当殿前司公事王宗濋,开封知府徐秉哲,中书舍人孙覿一致反对出兵。他们翻来覆去的理由就是老三样:正在和谈不可动兵,金兵勇猛野地浪战万万不可,仓促用兵必蹈姚平仲覆辙(在金兵第一次围城的时候姚平仲劫营失败,不知所踪)。

低调俱乐部们列举的理由,全然不顾当前军事局面的变化。

在北宋末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生物——无利可图主和派。按说一个大臣要卖国,要求和,或者要做别的什么勾当,总要有点利益。但北宋末年主和的大臣们,从耿南仲,聂昌、张邦昌、李邦彦一直到王时雍、王孝迪、王宗濋,他们最后什么好处也没捞到。就是张邦昌,也肯定不会想到自己能当上伪楚皇帝,而且这个皇帝还没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若是说他们真是为了开封的百姓免遭兵灾,可王时雍、王孝迪、王宗濋三人可已经在开封纵兵“搜捡”了好几遍。

但这一群人就是那么奇怪,不为名,不为利,也不是为了推行民主,就是坚持要讲和。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